作為攝影師,我為什么會選擇LaCie固態硬盤作為拍攝數據存儲使用
瀏覽量: 次 發布日期:2023-09-29 19:20:32
作為攝影師,我為什么會選擇LaCie固態硬盤作為拍攝數據存儲使用
進入數碼時代,沒有了膠片時代拍攝照片的“沉重”代價,動動手指按動快門,就可以輕松拍攝。這幾年,人們對攝影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高像素的照片以幾何級數增長,存儲容量需求也飛速上升,大家都難免面對過內存不夠的尷尬處境。而專業攝影師和電影制作人這類的專業影視創意人士的需求更加難以滿足。如果你在做視頻錄像剪輯的工作,一定經常會看見周圍的小伙伴使用LaCie,一方面它的設計比較特別,另一方面就是橘黃色的醒目配色讓人記憶深刻,基本上一眼就認出它。
經常玩攝影或者拍視頻的人都知道,數碼時代,存儲工具真的是很重要!LaCie的出色工業設計,加上優異的做工和品質,我早就被圈粉好多年了,最近又開始在戶外做視頻采集,出門還是要帶一塊比較靠譜的移動硬盤,最后入手了LaCie Rugged SSD,它是一塊使用了USB Type-C接口的固態移動硬盤,性能各方面自然也是延續了LaCie以往系列的高素質:高速讀寫和出色的防護性能。
法國LaCie,成立于1989年,是存儲設備方面的領先制造商,希捷旗下的高端品牌,旗下擁有一群世界知名的設計師,如Ziba Design、Philippe Starck、Neil Poulton等等。LaCie產品擁有高雅、時尚的外形,成為了許多“外型控”選擇移動硬盤時的首選。尤其是那些“果粉”們在選擇外置移動存儲大多會考慮購買LaCie的產品,因為在視覺上,LaCie和Apple的搭配“毫無違合感”。
我入手的這塊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是1TB版本的,它目前有3個容量規格可以選擇:500G\1TB\2TB版本,因為我目前是用作視頻和照片素材存儲,所以1TB足夠我的日常使用需求,建議小伙伴做視頻類的素材存儲,還是要選擇1TB\2TB大容量版本,畢竟4K高碼流的視頻已經開始普及。
打開包裝取出硬盤,可以看見硬盤的內物有:移動固態硬盤主體、USB3.1雙頭USB-C數據線、USB3.1的USB-A轉USB-C數據線、多國語言質保說明書等。兩根數據線大約長45cm,雙線的配備也方便了不同用戶使用,因為現在很多的新款筆記本電腦都逐步使用USB-C接口代替傳統USB-A接口。
宿遷數據恢復 常州數據恢復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尺寸為:98*65*17mm,大約巴掌大小的外觀,算是比較小巧的,不過相比傳統的SSD固態硬盤略大一點點,主要是它穿著一身全面防護的“橘黃色外衣”硅膠保護套,千萬別小看了這個外衣,可是能抵御2噸的碾壓能力的哦!另外3米防摔、IP67防水防塵的防護級別也方便在苛刻的戶外條件下使用,讓我可以更放心地用它存儲數據。畢竟在戶外,稍微一不注意把硬盤掉進水中或者是垂直高度摔落,都有可能讓固態硬盤的內部電子元件損壞。
它的USB Type-c接口隱藏在包圍邊的一側,接口的外圍端也做了凹陷平面處理,方便插入USB-C數據線的同時,也減少接口外露磕碰損壞的可能。
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沒有傳統機械硬盤的磁盤和磁頭這些影響,可以做到體積輕薄,稱重大約132g。傳統機械硬盤容量變大后,磁盤厚度都有增加,所以會發現同規格的大容量版本機械硬盤都會厚一些,固態硬盤基本只需替換PCB板上的NAND顆粒芯片便可。重量當然也是我比較在意的一方面,因為平時出門拍攝采集素材的時候,出遠門會需要攜帶比較多的器材。一次遠門拍攝就最能體會到需要給背包減負的重要性,攝影包放置相機、無人機等拍攝器材外還有筆記本、三腳架、鏡頭、硬盤等物品,所以移動硬盤的輕薄對于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不過我會優先考慮安全,其次考慮重量。
一般戶外攜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不能忽略:抗震安全。用過移動硬盤的朋友都知道,移動硬盤最怕的就是摔,硬盤損壞事小,硬盤中重要數據丟了才是最讓人鬧心的。戶外拍攝中,意外摔落這點非常常見,不過這塊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的確讓我沒有太多的擔心。抗摔方面達到了3米的耐摔標準,讓我拍攝時可以更加安心地穿梭行走。
這塊固態硬盤還是IP67防塵防水等級,戶外拍攝素材即使遇到雨水季節時也不用擔心被雨水淋濺損壞。在海邊拍攝,都有一句話:總在海邊走,沒有不濕器材的!所以即使意外掉進不超1米水深的海水里,還是能堅持30分鐘浸泡不損壞,另外它對沙塵也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2噸抗碾壓的能力也是很厲害的,平時緊湊型車的重量大約1.2噸左右,就算滿載重量也沒有超過2噸,所以在城市間穿梭意外掉落馬路邊被汽車碾壓,也能保護硬盤不損壞。就算這么倒霉這些意外都遇到了,并且硬盤也壞了,還是有最后一根稻草能拯救:五年保修期內一次的免費數據救援項目,似乎平時看似這種增值服務可有可無,當真正遇到需要數據救援的時候就是救命稻草了。
通過接入電腦后查看,格式為NTFS格式,這款1TB的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實際可用容量為931GB,標稱擁有950MB/s的讀取速度。這里給計劃做跨平臺系統使用的小伙伴們先提醒一下,如果有計劃做跨平臺使用就選擇exFAT格式,這個格式是可以兼容MAC和Windows兩大操作系統。
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使用雙type-c數據線,接入手機等設備進行讀寫內容,以前的機械移動硬盤對于接入手機有電壓要求,一般2TB的硬盤都帶不動,只有1TB的硬盤能帶動,因為它是移動固態硬盤,供電要求比較低,所以接入手機就能直接識別出來。日常也可以備份我使用手機掛載穩定器云臺拍攝的素材,以便緩解手機存儲空間告急。或者外出拍攝時,突然臨時需要分享資料給小伙伴,也能解決身邊沒電腦的囧境。
硬盤自帶了引導安裝程序,非常的簡單,主要是注冊等一些操作。安裝Toolkit軟件,這個軟件主要是設置數據備份計劃以及鏡像文件功能。這個軟件可以根據用戶設置的備份計劃進行自動化備份,在接入硬盤后根據計劃來執行內容備份。例如通過:持續、每小時、每天、每周、每月等頻率,來實現所有文件、指定個人文件夾或者針對種類劃分的照片、視頻、文檔、音樂來備份。自動備份可以讓我不用擔心電腦的硬盤損壞,導致數據資料丟失,就像前面提到的一張照片一段視頻這些珍貴的內容是不可能重新拍出來一樣的。
Toolkit軟件中支持給移動硬盤加密設置密碼。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將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連接到PC,并啟動Toolkit軟件;
2.點擊下方的“Seagate Secure”按鈕,進入加密設置;
3.輸入SID獨立安全碼,驗證移動硬盤;
4.創建專屬的密碼,如有必要可設置密碼提示,如“最喜歡的明星叫什么”等等。
加密之后接入電腦會顯示Locked上鎖,需要輸入密碼才能解鎖。加密后的硬盤是不允許隨意強制格式化,只能利用SID和PSID碼來格盤解密,LaCie也提供了五年內數據救援服務一次的后悔藥吃:找回重要的數據。當然這個服務不是必要時候就不要使用了,不過數據往往都是無價的日常積累。
其中的Sync Plus鏡像功能也是特別有意思的功能之一,鏡像需要可以自己選定電腦的硬盤或者文件夾,設置好之后,例如我在鏡像位置中生成Mirror文件夾,同時移動硬盤內也會有Mirror文件夾,同理其他數據內容增減也是一樣的。
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兩個文件夾是互通雙向的,如果任何一個文件夾發生數據刪減增加變化都會被立即同步。
在我的日常使用中,經常會在多平臺之間做視頻素材整合制作工作:可能在筆記本電腦上傳輸后,下一次就在臺式電腦上使用,所以為了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上的內容一致性,就會利用鏡像功能,避免了跨平臺之間內容缺少。
上圖左邊為電腦的文件夾,右邊為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的文件夾,將圖片或文件拖入電腦文件夾,在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內約0.2秒左右的延遲后也出現了該文件,很快速,不過這個也是根據存儲數據大小而決定的,如果新增數據比較大,等待的時間就相應增加,不過在950MB/秒的高速讀寫性能下,這個等待時間比我以前用的機械移動硬盤要快速很多倍。同樣在任何一個文件夾內做刪除處理,另一邊也會立馬刪除,速度很快。現在我都會把視頻照片素材裝到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內,接上電腦編輯RAW照片和4K視頻,這些都是我用大疆無人機和大疆OSMO Pocket、相機拍攝采集的4K素材內容,憑借高達950MB/秒的速度傳輸,這樣的速度即便掛硬盤上電腦直接做視頻串流也沒有問題,能夠滿足實時編輯需求,幾乎是與電腦內置固態硬盤無異的。
CrystalDiskInfo軟件測試:可以識別出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的標準NVM Express1.3,支持S.M.A.R.T技術功能。
ATTO Disk Benchmark的讀寫性能測試,當文件大小達到512KB時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就能擁有最佳性能發揮,此時讀取接近972MB/s、寫入在918MB/s左右,而且隨著文件大小的增加,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性能波動,它的性能表現依然非常出色。經過實際的測試,順序讀取成績為984MB/s,順序寫入成績為948MB/s。
USB Flash Benchmark跑分成績:通過測試,它與ATTO測試的數據也是基本相近,從速度表現快慢關鍵在于512KB這個位置上,大于512KB數據包的話硬盤的速度的確很快,之后的數據包測試硬盤速度下降。但是相比普通移動機械硬盤來說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真的是非常的快了,基本上就是與內置走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是幾乎一樣的速度。
TxBENCH跑分,讀取速度約為882MB/秒左右,寫入速度約為962MB/秒左右,通過測試后發現它與ATTO測試的數據也是基本相近。
繼續使用CrystalDiskMark做大容量數據文件測試,特別測試了1GB樣本和64GB的樣本測試,可以看見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對于小容量和大容量樣本讀寫幾乎是沒有太大的變化,以往用過一些移動硬盤,在小容量樣本測試的時候讀寫都很快,但是在大容量樣本測試中就出現嚴重掉速問題。經過測試也說明了它的跑分的確不錯,跑分歸跑分,那么日常使用起來,到底怎么樣?下面再通過實際使用來評估一下。
拷貝約20.3GB的大文件到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大約只需要30秒左右的時間就能快速寫入數據到硬盤中,經過測試寫668MB/s,讀811MB/s。對于拷貝大文件的焦灼癥用戶來說肯定是很好的福音。對于高速讀寫的固態移動硬盤來說發熱是比常見的,但是一款硬盤的好壞也要看它對于溫控的性能,有的硬盤隨著溫度提升,導致讀寫能力下降,而這款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雖然外面有硅膠保護套包裹,但是它的散熱非常的快速,保證了溫控的同時也保持穩定的讀寫性能。
以前使用機械硬盤傳輸一部74.8G的4K藍光電影,經常要等待10分鐘左右,如果是零碎數據文件就更久了。這次使用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復制一部74.8G的4K藍光電影只用2分30秒左右就完成,并且傳輸是全程穩定的,沒有出現任何寫入斷崖不穩定,說明LaCie Rugged SSD固態移動硬盤在數據傳輸的穩定性上還是很好的。
南京數據恢復. 維修地方換了硬盤不給我,維修地方換了硬盤不給我的解決方案
. 易我數據恢復高級恢復,易我數據恢復高級恢復:專業的數據恢復服務
. 中國數據庫發展現狀,我國大數據的發展情況和現狀分別是什么 簡述
. 移動硬盤數據恢復軟件免費版下載,我的移動硬盤,出現問題了誰能提供一下恢復軟件
. 移動硬盤不識別修復方法,我的移動硬盤電腦讀不出來怎么辦??
. 移動硬盤維修去哪里好,我的移動硬盤壞了,到哪里去修啊?重要的是數據不要想丟失
. 移動硬盤維修地點在哪里,廣州最好最全面最專業最權威的移動硬盤維修點在哪里?我的移動硬
. 修理移動硬盤的地方在哪里?,剛剛到淄博不熟悉,我的移動硬盤接口處壞了,想知道淄博張店
. 移動硬盤維修地點 南京 中央門,三星移動硬盤磁頭壞了哪里修?我是南京的。
. 移動硬盤燈亮但不讀取無法識別,我的移動硬盤無法識別,但指示燈是亮的,硬盤也轉,求救
. mypassport移動硬盤維修,我的西部數據的My PassPort Essent
. 恢復不了數據恢復,數據恢復:從崩潰邊緣拯救我們的數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