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丟失怎么辦,機械硬盤與固態怎么恢復數據
瀏覽量: 次 發布日期:2019-03-04 21:50:00
數據丟失怎么辦,機械硬盤與固態怎么恢復數據?
數據丟失情況1:誤刪除和誤格式化;
機械硬盤數據恢復的原理是:人們平常所做的刪除,只是讓系統修改了文件分配表中的前兩個代碼(相當于作了“已刪除”標記),同時將文件所占簇號在文件分配表中的記錄清零,以釋放該文件所占空間。因此,文件被刪除后硬盤剩余空間就增加了;而文件的真實內容仍保存在數據區,它須等寫入新數據時才被新內容覆蓋,在覆蓋之前原數據是不會消失的。
對于FAT格式的文件結構,文件刪除僅僅是把文件的首字節改為E5H,其余的內容并不沒有被修改,因此可以比較容易恢復。我們可以使用后面介紹的數據恢復軟件輕松的把我們誤刪除或意外丟失的文件找回來。不過特別注意的是,我們在發現文件丟失后,準備使用恢復軟件時,千萬不要在本機安裝這些恢復工具,因為軟件的安裝可能恰恰把剛才丟失的文件覆蓋掉。最好使用能夠從光盤直接運行的數據恢復軟件,或者把硬盤掛在別的機器上進行恢復。
硬盤數據丟失了怎么辦 如何恢復
硬盤上的數據即使刪除了,也只是在數據存儲的前端打上標記,標識為已刪除。但是實際并沒有刪除,只是操作系統認為刪除了而已。讀取到這個文件頭的時候,會識別為已刪除,不繼續讀取。那些數據恢復得軟件也就是借由這個原理,讀取到文件頭后指示繼續讀取,并把文件頭的標識剝離。最后拼湊出完整的文件,數據就恢復出來了。
由于機械盤因為尋道和調速的問題,會導致冗長的延遲從而影響系統整體響應性能。所以機械盤只有在寫滿或需要只用刪除數據的這個扇區和磁道,才會擦除原來的數據并且寫入。
固態盤的特點卻有很多不同。固態盤擁有自己的處理器和緩存,這運算能力數倍于機械盤。也就是說,固態盤是能自己管理存儲空間的。固態盤數據難恢復是源于一個叫做“垃圾回收”的機制。
眾所周知,固態盤所使用的NAND FLASH顆粒存在覆寫次數少使用壽命低的特點。所以設計者設計出覆寫機制來平衡這NAND FLASH芯片的磨損。“垃圾回收機制”就是其中之一。在系統空閑的時候,回收原來刪除的數據所占用的存儲區域,以方便將來再使用。
無論機械盤還是固態盤,在覆寫模式下,工作速度都會受到很大的制約。機械盤會耗費冗長的尋道及調速時間。固態盤會擦除整個簇的數據并重寫。所以,設計了“垃圾回收機制”來保證寫入操作的時候盡量只需要寫入空白區塊,以保證速度。
也正是有了“垃圾回收機制”,固態盤的數據一旦刪除,隨時都有可能被主控真正刪除掉,以騰出空白區塊。所以,那些數據恢復軟件就無法從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的數據區塊恢復出數據來。
因為NAND 閃存不能直接對一個已經寫入了數據的 Page 馬上進行重寫,它必須等待到這個 Page 所在的 Block 被擦除后才能進行,而且每次擦除都是一整個 Block 而不只是單獨的某個 Page。
為了對閃存中的數據重新放置、刪除掉陳舊數據并騰出空白 Block 來存放新數據,NAND 閃存需要執行被稱作 Garbage CollecTIon(或者 Merges,合并)的操作,而 SSD 的損耗平衡操作也主要在這個時候執行。
硬盤數據丟失了怎么辦 如何恢復
另外,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原因。
由于機械盤是磁存儲介質,無論用什么方法刪除的數據,都會因為磁介質的記憶效應有一定強度的磁殘留。通過特殊手段依舊可以復原出一部分數據。另外通過特定的算法,那些復原出來的殘破數據依然有希望復原成原來的數據。
而固態盤的記錄是改變晶體管極性來進行數據存儲以及做到掉電非易失性的。所以,被主控回收的區域就相當于沒有使用過,數據本身不會再硬件層面上產生記憶效應。所以,想要恢復固態盤的數據,其實手段并不多。
數據丟失情況2:硬盤損壞;
機械硬盤構造原理是硬盤里面是由1張或幾張可讀寫數據的儲存盤體,盤體上有只讀寫槍,有點象老式光碟機,硬盤里面還有一保馬達帶動儲存盤轉動,從而能讀取到不同部分的數據。
硬盤數據丟失了怎么辦 如何恢復
一塊新的機械硬盤在使用前,必須首先分區,再用Format對相應的分區實行格式化,這樣以后我們才能在這個硬盤存儲數據。硬盤的分區就象是對一塊地方建倉庫,每個倉庫就好比是一個分區。格式化就好比是為了在倉庫內存放東西,必須有貨架來規定相應的位置。我們有時接觸到的引導分區就是倉庫大門號,上面要記載這個分區的容量的性質及相關的引導啟動信息。FAT表就好比是倉庫的貨架號,目錄表就好比是倉庫的帳簿。如果我們需要找某一物品時,就需要先查找帳目,再到某一貨架上取東西。正常的文件讀取也是這個原理,先讀取某一分區的BPB參數至內存,當需要讀取某一文件時,就先讀取文件的目錄表,找到相對應文件的首扇區和FAT表的入口后,再從FAT表中找到后續扇區的相應鏈接,移動磁臂到對應的位置進行文件讀取,就完成了某一個文件的讀寫操作。
硬盤數據丟失了怎么辦 如何恢復
長久以來我們都已經非常習慣于使用電腦來完成我們的日常工作,以至于我們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一旦計算機出錯所造成的后果將是我們不能承受的。其中又以數據載體-硬盤損壞造成的后果最為嚴重。
機械硬盤故障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通過軟件或者指令來進行修復的,我們稱之為硬盤固件級故障;一類則是由于硬盤的物理構件發生物理損壞所造成的故障,我們稱為硬盤物理級故障。對于后面這類物理級的硬盤故障,在實際數據恢復案例中最常見到的就是由于硬盤磁頭與硬盤盤片在高速運轉過程中發生碰撞而造成的磁頭損壞以及盤片的大面積劃傷。這種故障的硬盤通常表現為硬盤不能正常識別,長時間不能進入就緒狀態,同時對一個典型癥狀為硬盤通電后即發出磁頭往返運作的敲擊聲,甚至還帶有磁頭與盤片碰撞摩擦的刮擦聲。
如果讀寫磁頭在硬盤運轉時與盤片表明發生直接的接觸,那么尖銳的磁頭將會劃穿包含絕緣層與噴鍍碳層在內的保護層,造成一個圓形的劃傷地帶的同時也會損毀磁頭本身。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硬盤物理劃傷或者物理磁頭損壞。
磁頭損壞的元兇可以是落在盤片上的一顆極小的塵埃顆粒。因為磁盤運行時磁頭在盤片上的懸浮高度是極其微小的,加上盤片高速運轉產生的動量,一旦磁頭受到外力的碰撞就極有可能會破壞懸浮飛行的平衡,從而撞擊到盤片表面。而讀寫磁頭是由較為堅硬的材料制造的,可以在接觸時輕易的造成對保護層的穿透性劃傷。上述的磁頭與盤片之間的碰撞會損壞盤片儲存數據的磁性物質層。一旦磁頭在盤片上拽行,那么就會造成數據的永久性丟失。除此之外磁頭最終會因為摩擦過熱或者撞擊變形造成硬盤無法正常工作。并且損壞的磁頭和盤片劃傷后產生的細小顆粒會在磁盤繼續通電運轉的情況下對盤片原本完好的區域造成更多的劃傷。
數據丟失情況1:誤刪除和誤格式化;
機械硬盤數據恢復的原理是:人們平常所做的刪除,只是讓系統修改了文件分配表中的前兩個代碼(相當于作了“已刪除”標記),同時將文件所占簇號在文件分配表中的記錄清零,以釋放該文件所占空間。因此,文件被刪除后硬盤剩余空間就增加了;而文件的真實內容仍保存在數據區,它須等寫入新數據時才被新內容覆蓋,在覆蓋之前原數據是不會消失的。

硬盤數據丟失了怎么辦 如何恢復
硬盤上的數據即使刪除了,也只是在數據存儲的前端打上標記,標識為已刪除。但是實際并沒有刪除,只是操作系統認為刪除了而已。讀取到這個文件頭的時候,會識別為已刪除,不繼續讀取。那些數據恢復得軟件也就是借由這個原理,讀取到文件頭后指示繼續讀取,并把文件頭的標識剝離。最后拼湊出完整的文件,數據就恢復出來了。
由于機械盤因為尋道和調速的問題,會導致冗長的延遲從而影響系統整體響應性能。所以機械盤只有在寫滿或需要只用刪除數據的這個扇區和磁道,才會擦除原來的數據并且寫入。
固態盤的特點卻有很多不同。固態盤擁有自己的處理器和緩存,這運算能力數倍于機械盤。也就是說,固態盤是能自己管理存儲空間的。固態盤數據難恢復是源于一個叫做“垃圾回收”的機制。

眾所周知,固態盤所使用的NAND FLASH顆粒存在覆寫次數少使用壽命低的特點。所以設計者設計出覆寫機制來平衡這NAND FLASH芯片的磨損。“垃圾回收機制”就是其中之一。在系統空閑的時候,回收原來刪除的數據所占用的存儲區域,以方便將來再使用。
無論機械盤還是固態盤,在覆寫模式下,工作速度都會受到很大的制約。機械盤會耗費冗長的尋道及調速時間。固態盤會擦除整個簇的數據并重寫。所以,設計了“垃圾回收機制”來保證寫入操作的時候盡量只需要寫入空白區塊,以保證速度。
也正是有了“垃圾回收機制”,固態盤的數據一旦刪除,隨時都有可能被主控真正刪除掉,以騰出空白區塊。所以,那些數據恢復軟件就無法從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的數據區塊恢復出數據來。
因為NAND 閃存不能直接對一個已經寫入了數據的 Page 馬上進行重寫,它必須等待到這個 Page 所在的 Block 被擦除后才能進行,而且每次擦除都是一整個 Block 而不只是單獨的某個 Page。
為了對閃存中的數據重新放置、刪除掉陳舊數據并騰出空白 Block 來存放新數據,NAND 閃存需要執行被稱作 Garbage CollecTIon(或者 Merges,合并)的操作,而 SSD 的損耗平衡操作也主要在這個時候執行。
硬盤數據丟失了怎么辦 如何恢復
另外,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原因。
由于機械盤是磁存儲介質,無論用什么方法刪除的數據,都會因為磁介質的記憶效應有一定強度的磁殘留。通過特殊手段依舊可以復原出一部分數據。另外通過特定的算法,那些復原出來的殘破數據依然有希望復原成原來的數據。
而固態盤的記錄是改變晶體管極性來進行數據存儲以及做到掉電非易失性的。所以,被主控回收的區域就相當于沒有使用過,數據本身不會再硬件層面上產生記憶效應。所以,想要恢復固態盤的數據,其實手段并不多。
數據丟失情況2:硬盤損壞;

機械硬盤構造原理是硬盤里面是由1張或幾張可讀寫數據的儲存盤體,盤體上有只讀寫槍,有點象老式光碟機,硬盤里面還有一保馬達帶動儲存盤轉動,從而能讀取到不同部分的數據。
硬盤數據丟失了怎么辦 如何恢復
一塊新的機械硬盤在使用前,必須首先分區,再用Format對相應的分區實行格式化,這樣以后我們才能在這個硬盤存儲數據。硬盤的分區就象是對一塊地方建倉庫,每個倉庫就好比是一個分區。格式化就好比是為了在倉庫內存放東西,必須有貨架來規定相應的位置。我們有時接觸到的引導分區就是倉庫大門號,上面要記載這個分區的容量的性質及相關的引導啟動信息。FAT表就好比是倉庫的貨架號,目錄表就好比是倉庫的帳簿。如果我們需要找某一物品時,就需要先查找帳目,再到某一貨架上取東西。正常的文件讀取也是這個原理,先讀取某一分區的BPB參數至內存,當需要讀取某一文件時,就先讀取文件的目錄表,找到相對應文件的首扇區和FAT表的入口后,再從FAT表中找到后續扇區的相應鏈接,移動磁臂到對應的位置進行文件讀取,就完成了某一個文件的讀寫操作。
硬盤數據丟失了怎么辦 如何恢復
長久以來我們都已經非常習慣于使用電腦來完成我們的日常工作,以至于我們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一旦計算機出錯所造成的后果將是我們不能承受的。其中又以數據載體-硬盤損壞造成的后果最為嚴重。
機械硬盤故障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通過軟件或者指令來進行修復的,我們稱之為硬盤固件級故障;一類則是由于硬盤的物理構件發生物理損壞所造成的故障,我們稱為硬盤物理級故障。對于后面這類物理級的硬盤故障,在實際數據恢復案例中最常見到的就是由于硬盤磁頭與硬盤盤片在高速運轉過程中發生碰撞而造成的磁頭損壞以及盤片的大面積劃傷。這種故障的硬盤通常表現為硬盤不能正常識別,長時間不能進入就緒狀態,同時對一個典型癥狀為硬盤通電后即發出磁頭往返運作的敲擊聲,甚至還帶有磁頭與盤片碰撞摩擦的刮擦聲。
如果讀寫磁頭在硬盤運轉時與盤片表明發生直接的接觸,那么尖銳的磁頭將會劃穿包含絕緣層與噴鍍碳層在內的保護層,造成一個圓形的劃傷地帶的同時也會損毀磁頭本身。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硬盤物理劃傷或者物理磁頭損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