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壞道怎么維修
瀏覽量: 次 發布日期:2019-02-02 11:43:40
希捷硬盤的前好后壞故障是數據恢復行業的一個難題,這種故障出現的幾率很高,修復耗時并且成功率較低。
相比起希捷硬盤的其他故障,前好后壞故障非常容易判斷和辨識,癥狀是磁盤掃描的時候,從0號扇區開始到某一具體扇區為止都是可以正常讀取數據的,但是這一扇區后面的全部扇區都無法正常讀取數據。并且掃描這些無法讀取的用戶扇區時會返回ERR/UNC錯誤(也就是設備狀態燈的ERR燈會亮起,錯誤狀態燈的UNC燈會亮起),有以上兩點,我們就可以確定是前好后壞故障。
現在市面上的希捷維修工具基本上都能夠解決部分前好后壞問題,但是大家使用多了就會發現,總是還會碰到這些工具無法修復好的前好后壞,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前好后壞實際上是分為四種類型的,不同的類型前好后壞解決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本文檔將深度剖析希捷硬盤前好后壞的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最快地理解定位問題并使用最佳的解決辦法。
實際上,希捷硬盤前好后壞的根本原因在于編譯器發生了錯亂。下面我們來探討下編譯器發生錯亂的成因:
我們知道編譯器其實是一個地址翻譯器。電腦讀取硬盤數據時,告訴硬盤需要哪個LBA地址(邏輯地址)的內容,然后硬盤返回相應地址的數據給電腦。但是,硬盤底層固件的地址描述形式需要定位到C(磁道),H(磁頭)和S(磁道內扇區偏移)。并且在翻譯過程中,可以將某些壞的扇區被屏蔽起來。使得邏輯地址看起來是連續的線性地址,而對應的物理地址則發生映射性的跳躍。如下圖:
簡單來說,也就是在沒有任何屏蔽扇區的情況下,PBA=LBA;在有屏蔽扇區的情況下,PBA=LBA+屏蔽扇區的長度。
PBA=LBA這種情況是一種理想狀態,因為硬盤從生產開始就會不斷產生壞扇區。硬盤的全部扇區可以劃分為固件區、工作區和保留扇區。固件區和保留扇區一般用戶無法直接進行操作。其實硬盤的實際扇區數比我們看到的硬盤標簽上標定的要大,其中一部份用于存儲硬盤的固件;一部分是用戶存儲數據的區域,即工作區,也就是硬盤標定容量的扇區;剩下的就是保留區。實際上硬盤上并不會物理劃出一個保留區域,只是在工廠生產時標定了全部的有效扇區,而硬盤的容量是小于其實際扇區總數的,在固件里定義了硬盤的容量,超過硬盤容量的那些扇區我們就稱為保留扇區。
討論完了硬盤全部扇區的組成結構,現在我們來探討下單個扇區的結構。一個完整的硬盤扇區結構有兩個主要部分:存儲數據地點的標識符和存儲數據的數據段。如圖所示:
扇區的第一個主要部分是標識符。標識符,就是扇區頭標,包括組成扇區三維地址的三個數字:扇區所在的磁頭(或盤面)、磁道(或柱面號)以及扇區在磁道上的位置(即扇區號)。頭標中還包括一個字段,其中有顯示扇區是否能可靠存儲數據,或者是否已發現某個故障因而不宜使用的標記。有些硬盤控制器在扇區頭標中還記錄有指示字,可在原扇區出錯時指引磁盤轉到替換扇區或磁道。最后,扇區頭標以循環冗余校驗(CRC)值作為結束,以供控制器檢驗扇區頭標的讀出情況,確保準備無誤。